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dmin 发布于  2023-6-12 07:59 

道家经典著作

《道德经》、《道家易学》、《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黄帝内经》、《易传》、《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话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太公》、《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楚辞》、《鹖冠子》、《尸子》、《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引书》、《脉书》、《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太玄经》、《论衡》、《灵宪》、《张河间集》、《道家易》、《守弱学》、《世说新语》、《苻子》、《天文大象赋》、《刘子》、《步天歌》、《乙巳占》、《李白全集》、《元次山集》、《化书》、《玄真子》 、《无能子》、《千金方》、《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易龙图序》、《皇极经世书》、《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傅山全书》、《各晋魏玄学著作》、《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然而道家典籍浩如烟海,除上述所列主要典籍外,还有众多经典著作,留有华夏文化热爱复兴者去翻看学习。

注:各《道家典籍注疏》是解释道家经典的权威教参。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这些注疏中。


Admin 发布于  2023-6-12 07:42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标签: 道德经

Admin 发布于  2023-6-12 07:42 

儒家经典著作

仁、义、礼、智、信、勇、恕、诚、忠、孝、悌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六经

《诗经》《尚书》《仪礼》《周易》《乐经》《春秋》

《诗》《书》《礼》《易》《乐》《春秋》

九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尚书》《诗经》

《春秋》代表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十三经

《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注疏

  1. 《周易正义》一〇卷,【魏】王弼、【东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李锐校。
  2. 《尚书正义》二〇卷,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清】 徐养原校。
  3. 《毛诗正义》七〇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清】顾广圻校
  4. 《周礼注疏》四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臧庸校。
  5. 《仪礼注疏》五〇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徐养原校。
  6. 《礼记正义》六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洪震煊校。
  7. 《春秋左传正义》六〇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严杰校。
  8. 《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清】臧庸校。
  9. 《春秋谷梁传注疏》二〇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清】李锐校。
  10. 《论语注疏》二〇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孙同元校。
  11. 《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12. 《尔雅注疏》一〇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13. 《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清】李锐校。

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Admin 发布于  2023-6-12 07:42 

佛教经典

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

大藏经浩如烟海,以下仅列出部分经典。

阿含部

《增壹阿含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说斋经》 、《佛说法灭尽经》
《佛说戒香经》 、《玉耶女经》、 《佛说九横经》 、《佛遗教经》、《箭喻经》

方等部

《佛说阿弥陀经》、 《观无量寿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八部佛名经》
《后出阿弥陀佛偈经》、 《银色女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说八阳神咒经》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八吉祥经》 、《八佛名号经》 、《佛说十吉祥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2023贤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长者法志妻经》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佛说转有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盂兰盆经》、 《浴佛功德经》
《造塔功德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本义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佛说大乘稻杆经》

般若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摩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法华部

《妙法莲华经》、《正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萨昙分陀利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 《无量义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普贤十大行愿》

华严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经》、《佛说十地经》、《渐备一切智德经》

涅槃部

《大般涅槃经》、《佛说大般泥洹经》、《佛说济诸方等学经》、 《大乘方广总持经》

密教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麽耶经》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佛说延命地藏菩萨经》

大集部

《大方等大集经》、《大哀经》、《般舟三昧经》、《僧伽吒经》、《地藏菩萨所问经》

经集部

《佛说譬喻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七梦经》 《犍陀国王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佛说进学经》
《阿世王问五逆经》 《佛说出家缘经》 《佛说末罗王经》 《佛说摩达国王经》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 《佛说越难经》 《佛说呵雕阿那经》 《佛说耶只经》
《佛说摩邓女经》 《五母子经》 《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无常经》(附:临终方诀)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嗟{革蔑}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布施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慢法经》、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佛说孛经》抄 《佛说妇人遇辜经》 、《长爪梵志请问经》、 《无垢优婆夷问经》
《随念三宝经》、《大方广如来藏经》、《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杂部

《佛说八大人觉经》 、《四十二章经》

律部

《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梵网经》、《璎珞经》、《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戒消灾经》 、《佛说菩萨内戒经》

论部

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乘玄论》、《肇论》
华严:《十住毗婆沙论》、《十地经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
唯识:《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

史传部

《付法藏因缘传》、《十八部论》、《马鸣菩萨传》、《龙树菩萨传》、《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比丘尼传》、《弘明集》、《广弘明集》、《佛祖统纪》

其他部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赞僧功德经》

主要经典

三大经

《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

三大咒和十小咒

佛门主要以三大咒和十小咒为主。

三大咒:《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

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

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佛门中常修持的有十小咒,三大咒。其中三大咒为: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诵持之后,功德无量,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

修行的人若求身体健康,各方面都比较顺利,诵持楞严咒正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祝愿诵持楞严咒的所有的人,和有缘听到楞严咒的人,身心安乐,离诸障难,一切所求,都能如愿,吉祥如意。

十小咒、大悲咒、楞严咒,是祖师做为早课的内容,其意义重大。楞严咒能够得福,之后能够坚固;大悲咒能够远离苦难,得到快乐;而十小咒能够度过各种曲直,得到各种福报,心尝妙果。

本在长期的诵持之中,感受心旷神怡,体味到咒力带来的清凉,心生欢喜,愿诵持和听到楞严、大悲、十小咒的人,身心柔软,但愿能够发开富贵,心想事成。(香严居士)

四阿含经

《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

方等多部

佛广说方等大乘经典,如《维摩诘所说经》、《圆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楞伽经》、《药师经》、《地藏经》等等多部。

十大般若

《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一涅槃

《涅槃经》


《金刚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佛说阿弥陀佛经》等等。经常念经能使众生心情舒畅,减少妄想。静下心来听经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抄经文,印经书,等都可以积无量功德。


Admin 发布于  2023-6-12 07:42 

释迦牟尼 - 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也译作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Admin 发布于  2022-6-21 18:45 

老子 -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Admin 发布于  2022-6-21 18:43 

孔子 -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Admin 发布于  2022-6-21 18:38 

儒教

儒教,源自中国,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
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以春秋决狱。汉代末年,儒教广泛传播,“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
儒学是儒教推出的教学方法,曾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使用儒学教书育人、管理社会。“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相同也不同。三者都是儒教文化产物;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存在。儒教是一种信仰,是儒家人的共同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

标签: 儒教

Admin 发布于  2021-12-13 23:39 

释教

释教即佛教,指释尊(佛祖)所说之教法。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公历纪元前,印度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标签: 释教

Admin 发布于  2021-12-13 18:25